红色齿裂虫

Odontosyllis rubens   Ding et Westheide
   

  9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山东青岛。潮间带岩岸太平洋俭孔苔虫Phidolopora pacifica(Robert- son)群落中。
形态特征 体长(不含触角和肛须)2—6.2 mm,体宽(不含疣足)0.45—0.7 mm,具23—42个刚节。
活标本和酒精固定标本均为红黑色,体节背面具横的色带。
体背腹扁平。口前叶前部圆,后部双叶形,后两侧具纤毛。3对黑红色眼,前对很小位于侧触手基部,后2对等大具晶体。3个光滑的触手为指状,几乎等长,中央触手位于前对眼之间,侧触手位于口前叶前缘。触角钝三角形,基部愈合,前缘具纤毛。无头后叶。项器为弯曲的纤毛沟,位于口前叶和围口节之间。2对围口节触须,细指状,背对长于腹对(图142 A—C)。

A.体前部背面观;B.体前部背面观(生殖个体);C.体前部腹面观;D.咽齿;E.第24刚节疣足;F.体后部背面观;G.第8刚节复型单齿镰状刚毛;H.第17刚节复型单齿镰状刚毛;I.第24刚节复型双齿镰状刚毛;J第38刚节刚毛束上方的简单型刚毛;K第38刚节刚毛束下方的简单型刚毛;L.第8刚节疣足足剌;M.第24刚节足剌。(仿Ding et westheide)
咽很短,前缘具3个向后弯曲的中齿和2个尖三角形侧齿(图142 D)。前胃位于第6—10刚节,约具40排肌肉细胞(图142 A)。
躯干部每节皆具纤毛环,纤毛可达疣足基部和刚叶上方。
疣足单叶型。具前后刚叶、前刚叶稍短于后刚叶,背须细长、具不规则的皱褶。第1刚节背须与中央触手等长,以后的背须较短、似长短轮替排列。腹须为耳状(图142 E)。
具8—12根复型单齿、双齿镰状刚毛,端片很短,末端尖钩状。前部疣足的刚毛端片切割面光滑,中、后部疣足的刚毛端片切割面有细齿,刚毛的柄皆有很多小齿(图142 G—I)。在刚毛束上方具1根细的单齿简单型刚毛,下方具1根较粗、顶端弯曲的单齿简单型刚毛(图142 J—K)。体前、中部疣足具足刺2根,后部疣足具足刺1根,足刺具尖顶(图142 L—M)。体后部疣足刚毛减少,最后几节无刚毛。
尾部半圆形,具1对有皱褶的长肛须(图142 F)。
生殖个体具2对大的黑色眼,后对大于前对。体中部具生殖细胞(图142 B)。